根據浙江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對設區市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方案》 ( 浙政教督辦〔2022〕11號) 要求,對照評價重點內容,認真組織開展了自查自評?,F將一年來我市履行教育職責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優先發展戰略。
1.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領導。持續深化落實市委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全年共召開全體會議3次、專題會議2次?!叭齽摗薄半p減”“雙控”、學前教育補短提升、義務教育城鄉共同體建設、縣中崛起、職業教育“五統籌”改革、高校建設和區域教育現代化創建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民生工程列入《衢州高質量發展建設四省邊際共同富裕示范區行動計劃(2021-2025年)》,寫進市黨代會、市兩會報告并穩妥有序推進。出臺學前教育“十大”專項行動等系列政策。全面落實常委議教制度,市委常委會全年3次專題研究教育工作。全面落實黨委政府領導班子聯系學校制度,探索建立書記(局長)領銜破難制度,積極開展“克難攻堅”專項行動、“四個我為”專題實踐活動,牽頭解決的“入園難、入好學難,小學放學早、接送難”問題被列入“四個我為”專題實踐活動第一批市級民生實事項目清單。
2.黨建品牌示范引領。持續推進“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試點改革,全縣域推進試點4個,試點學校176所,實現市直學?!包h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全覆蓋。深入推進“一校一品”、“一支部一品牌”創建活動,全面打響“南孔學地?教育有禮”黨建品牌,召開品牌發布會,推動“盆景”向“風景”躍升。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實施“雙培養”工程。實施“雙百雙千”行動,組建以百名書記(校長)、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為主力的“大宣講團”,在全市開展黨史宣講“六進”和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六講六做”大宣講活動,推動“百名書記(校長)示范講”“千名骨干特色講”“萬名8090青年教師巡回講”,累計開展相關宣講900余場,受眾約30余萬人。
3.清廉教育底線夯實。把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納入對縣(市、區)教育局、直屬學校(單位)年度教育工作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教育系統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和主抓直管機制。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正風肅紀,建立健全重點時段、重點群體廉潔提醒機制;部署推進重點領域權力運行、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辦學、師德師風等專題整治。深化清廉學校建設,全年創建省清廉學校示范校5所,市清廉單元建設標桿校5所,市清廉學校示范點27所,累計建設省市清廉學校49所。
(二)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良好教育生態。
1.“五育并舉”成果豐碩。市委宣傳部、市文明委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方案》為載體,實施“紅色印記”德育工程,積極踐行《衢州市民有禮公約》,加強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市有全國文明校園2個,省文明校園6個,市級文明校園138個。在全市教育系統扎實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4個德育案例被評為省級典型案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有市級德育品牌41個,“一校一品”格局基本形成。深入推進陽光體育運動,2020學年全省高校新生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總成績合格率(93.22%)全省第一,優良率(22.55%)排名全省第二。新增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8所、省級8所,全市共有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56所。成功承辦省中小學生藝術節暨四省四市中小學生書畫作品邀請展。推進研學實踐與勞動教育,召開全市中小學研學旅行現場會和勞動教育現場會。全市共有省級勞動教育基地19家,市級研學基地77家,研學營地8家。
2.師德建設持續深化。深入實施《衢州市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實施意見》,下發《衢州市師德專題教育“三大工程”實施方案》《衢州市教育領域腐敗問題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教育領域集中開展腐敗問題整治和師德師風專項治理工作。出臺《衢州市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負面清單》,印發《衢州市中小學在職教師違規開展有償補課處理辦法(修訂)》,集中開展“雙減”工作“我承諾、我助力”活動,全市2.5萬教職工全員參加師德師風系列培訓。2021年,全市收到舉報13起,查實6起,處理6人。
3.尊師重教廣泛弘揚。舉辦衢州史上最高規格的教師節表彰大會,首次評選表彰5名南孔教育名師,首次給予20年、30年班主任、各類創新團隊重獎。全年共評選出市第七屆學科帶頭人100名、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100名、市教壇新秀50名、市第六屆紅燭獎50名。獲評省中小學教壇新秀16人、教育部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人選1名、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市縣兩級均召開教育發展大會,全社會尊師重教氛圍濃厚。
(三)依法落實各類保障,教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1.財政投入逐年增加。教育經費總投入實現兩個“只增不減”。2021年度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62.54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全市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在省定標準基礎上人均增加350元。建立生均財政撥款或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制度,構建持續穩定的增長機制。嚴格落實中央和省依法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要求,我市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2.學前教育補短提升。出臺《中共衢州市委 衢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實施意見》。2020年至今,全市投入13.35億元用于幼兒園項目建設,新改擴建幼兒園項目79個,新增班級758個,新增學位20860個。2021年,我市學前三年入園率98.34%,普惠性幼兒園覆蓋面96.31%,全市新增公辦園22個,新增學位5250個,公辦園覆蓋面42.13%。全面完成第三輪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出臺《衢州市發展學前教育第四輪行動計劃(2021-2025年)》。
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堅持優質教育資源下沉鄉村,辦好每一所學校。兩年全市投入53.4億元用于義務教育建設項目,新建(改擴)義務教育項目70個,建筑面積105.7萬平方米,新增學位31500個。全面推進教共體建設,深化“互聯網+義務教育”結對幫扶工作,全市共構建各類教共體132對,覆蓋全市243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融合型與共建型教共體占教共體總數的93.4%。2021年江山市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省級評估。
4.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在全省率先開展職教“五統籌”改革,出臺《關于深化職業教育“五統籌”改革的實施意見》。組建衢州市職教集團,實體化運作浙閩贛皖四省邊際職業培訓聯盟。啟動省產教融合“五個一批”項目建設,8個項目獲評2021年度省級職業院校產教融合項目,9個項目完成申報。入選省職業教育改革優秀典型案例2個、典型案例9個,榮獲省中職類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個、二等獎3個。連續三年(2019、2020、2021年)獲省職業教育發展考核一類地區一等獎?!拔褰y籌”職教改革被列入省級改革試點項目,典型做法得到省委書記袁家軍的批示肯定。
5.“兩高”教育提質發展。制訂實施《衢州市高中布局專項規劃》,完成投資19.023億,衢州高級中學遷建、中央美術學院附屬衢州中學等5個項目完工。衢州一中等10所普通高中開展分類辦學改革試點,衢州二中等3所中學被評為省現代化高中。高等教育辦學取得歷史性突破,電子科大長三角研究院、浙大衢州“兩院”落成啟用。與浙江中醫藥大學成功簽訂“四院”合作協議。西南政法大學與衢州學院共建長三角基層治理學院。成功爭取電子科大省級高水平大學引導資金等各類項目資金25464萬元。
6.隊伍建設高效發展。2021年6月,全市中小學在校生數215123名,已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15310名,重新核定專任教師附加編制共1168名。全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均達到國家基本標準。出臺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市域調劑方案,教師規范有序流動,師資配置均衡。出臺《關于創新體制機制加快人才集聚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吸引高端人才競相來衢,引進3名省外特級教師,首次實現省外特級教師“倒流”衢州。面向全國高校公開招聘優秀畢業生,成功簽約94人,其中博士1人,碩研53人,首次成功招聘博士生,首次研究生比例超過本科生。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長隊伍、教師隊伍、班主任隊伍建設。設置教育教學質量獎、“三名”工程獎等;給予高學歷、重點大學畢業的新教師安家補助;設置教師驛站、提供人才公寓等“六送工程”。四省邊際人才政策高地初顯端倪,“厚愛”教師在衢州得到了充分體現。
7.平安校園托底擴面。十多個政府部門聯合組建“衢州市校園安全專業委員會”,建立學校安全常態化聯合監管機制、突發事件應急聯動處置機制。深入實施學校師生安全素養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全方位推動校園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開通357條校車線路,服務67所農村學校,保障12719名學生上下學。扎實落實“三防建設”三年行動,全市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實現專職保安員配備率,校園封閉化管理率,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達標率,城市校園“護學崗”設置率等四個“百分百”。
(四)深化關鍵領域改革創新,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
1.教育“雙減”穩妥扎實。全市義務段學校100%開展課后服務,100%實行作業公示制度,100%實施考試等級制,學生參與率95.47%列全省第一,教師參與服務率95.86%列全省第二,家長滿意度98.74%高出省均值7.87%。在全省率先完成營利性校外培訓機構100%壓減轉登工作,轉登67家,轉型120家,注銷62家。全省“雙減”工作宣傳信息積分衢州市、江山市分獲市、縣第一名。率先開展專班集中辦公、率先發布《衢州校內減負提質標準體系》等舉措,率先推出校外培訓機構資金“三色”管理辦法。省委副書記黃建發批示全省推廣我市群團組織助力“雙減”工作典型做法,省“雙減”工作督導組、教育廳對我市“雙減”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教育報、浙江衛視等國內重點新聞媒體廣泛報道。
2.招生改革守護公平。全面推進“公民同招”改革,全市所有義務教育段學校招生實現“四統一”(平臺、流程、時間、規則等四統一)“三同步”(報名、錄取、學籍注冊等三同步),推行市區流動人口隨遷子女積分入學制度,解決外來務工家庭子女入學24672人,打破兩區之間無法自由就學的瓶頸。高中段“公民同招”有序開展,衢州籍回流高中學生全省最早最快平穩妥善安置。
3.教育數改成效彰顯。市域教育信息化建設快速推進,智慧教育推動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6項數字化改革項目被列入省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第一批創新試點項目名單,9個未來社區(未來鄉村)被省教育廳納入數字社會未來教育重點場景先行建設單位?!爸腔垭p減 暖心教育”5G+智慧教育項目成功申報全國5G+智慧教育應用試點項目,被教育部、工信部評為全國首批5G+智慧教育試點項目之一。市縣兩級共有7個項目上線“浙里辦”,6個案例入圍全省教育領域數字化改革實踐案例,列設區市第一?!盎仃I里”衢籍大學生分析與精準引智應用獲得衢州市第六屆數據挖掘大賽第一名。衢州市被評為2020年中國互聯網學習發展報告先進集體。市域整體推進智慧教育綜合試點通過省教育廳認定。
二、主要問題
(一)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一是學前教育仍是最大的短板。公辦園覆蓋率為42.13%,尚未達到50%的要求。二是義務教育與優質均衡發展還有差距,人均教育投入偏低,部分學校硬件條件不達標,“城鎮擠、農村弱”現象依然存在。三是縣中崛起腳步緩慢,教學設施設備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縣中招留名優教師矛盾突出。
(二)教師隊伍與教育現代化發展要求仍有差距。教師的數量和質量都與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存在差距,教師待遇還不夠高,教師崗位吸引力不夠強,高學歷特別是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總體偏低。
(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制約發展因素眾多。一是職業教育認可度不高,專業結構與產業發展匹配度不高,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存在差距。專任教師絕對量偏少,教研師資薄弱。二是高等教育總體實力不強,本科生、研究生培養規模小,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進措施
(一)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發展水平。實施第四輪發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合理、質量保證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實施幼兒園布局規劃,推動幼兒園擴容工程和農村幼兒園補短提升工程,推進城鄉學前教育共同體建設,持續推動幼兒園上等級提水平,逐步縮小城鄉學前教育差距。建立完善幼兒園成本分擔機制,大力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提質發展。積極推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推動學前教育質量水平全面提升。
(二)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完善以政府保障為主的義務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提高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水平。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行動,高質量推進“小而優”鄉村學校建設。加強初中教育,優化初中學校師資配置、打造優質均衡、活力充盈、特色鮮明、生態和諧的衢州初中新樣態。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持續規范整治校外教育培訓機構,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降低“學區房”熱度,緩解“擇?!苯箲],全力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三)進一步加強“兩高”教育能級提升。全面實施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成長途徑。加快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積極實施普通高中分類辦學改革試點,探索分類辦學工作機制,基本形成特色化、多樣化辦學格局。深入推進普職融通,拓寬普職學生相互轉學通道,探索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認、橫向流動、縱向互通,實現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教育證書并重。聚焦職教高教改革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大力實施創新人才培養工程,為“工業強市、產業興市”提供有力支撐。打造四省邊際高等教育高地,扎實推進四省邊際應用型高校聯盟建設。支持衢州學院加快向高水平應用型大學轉型。用好校地合作協調機制,實施市委市政府《關于支持衢州學院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的若干意見》。加大衢州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支持力度,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持續深化與浙江大學、電子科大、浙江中醫藥大學等知名高校合作,努力吸引更多的研究生院、分校區落戶衢州,奮力實現“高等教育合作辦學從無到有再到集聚”。
(四)進一步完善教師管理發展機制。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打造與新時代新教育相匹配的教師隊伍,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和教師地位提升機制。深化縣管校聘改革,提高教師編制使用效率,加大優秀教師流動比例。深入實施“三名工程”“教師教育攀登計劃”,建設衢州市教師繼續教育學院,提升教師學歷層次,提高中學教師研究生學歷比例。加大對衢州學院教育學科和學位點建設的支持力度,建設省級一流師范專業和教師教育課程。助力衢州與國內外一流大學合作辦學,發揮相關研究院、研究生院等平臺高端人才集聚的優勢,破解衢州教育高端人才短缺的問題,打造人才“蓄水池”和創新政策源地。
(五)進一步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實施《衢州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落實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各項任務,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破除制約教育發展的瓶頸和障礙,加大政策創新力度,不斷激發教育發展活力。深化教育領域“放管服”改革,擴大政府教育統籌權限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健全保證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確保實現兩個“只增不減”。全市人均教育投入達到全省中等水平。依法保障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分配辦法。健全非義務教育階段成本分擔機制,由政府、家長和社會合理分擔辦學成本,定期動態調整。健全完善教育決策機制,完善多方論證、風險評估和合法性審查機制。扎實推動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全力護航教育高質量發展。
衢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6月6日